第一百章 半岛(三)-《混在1275》


    第(2/3)页

    “太好了,某家早就盼着这一天!”

    马应麟草草扫过那封加盖了抚司大印的正式调令,兴奋地一拍大腿,进军云南的消息一早就通过电波传到了他这里,可是因为要等待峒人的援军,特别是粮草辎重,一直耽搁到了现在,韦凤玲今天就是带人前来效命的,三万之众,已经是包含了邕州各地大大小小数千个寨子的青壮男丁,他们除了能拿到固定的报酬,还有属于个人的军功奖赏,因此,调兵令所到之处,无不是人人征先,这可是有先例的,晚了就没有名额了。

    手里一下子有了四万多可用之兵,马应麟的激动也是有原因的,既然对方已经表明了态度,他自然当仁不让。

    “那就委屈各位了,请看。”

    马应麟将堂上的一付挂图放下来,这是云南的地形地貌图,为了绘制此图,两年里他派出了无数的探子深入敌境,打探敌情、收集消息、拉拢当地势力,如今终于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

    “咱们这里下去,当面之敌并不多,元人的主力在中庆路、大理一带,其中大部分被他们的主帅带去了蒲甘,蒲甘初定,他们正忙于镇压叛乱,此时就是咱们出兵的最好时机,为此,某决定,以虎贲后厢一万二千之众为主军,沿大路全力突进直插中庆路,韦承宣。”

    “属下在。”

    “你部留做策应,保障我军主力后路,接收投诚之地、拔除顽抗之敌,可有把握?”

    “属下遵命,定不付指挥所托。”

    仗要怎么打,早在他们过来之前就已经决定了,韦凤玲心知肚明,这么做不过就是为了确定上下级隶属关系,她都摆出了姿态,那些峒人头领也只能遵从,毕竟人家也说过了,宋人负责对付元人的主力,自己跟在后头捡捡零碎,要是这样都不成,还要峒人做什么?

    一番军议下来,双方各自满意,当天虎贲后厢的军士就拔营而出,离开固守了两年之久的关城,犹如下山猛虎,顺着茶马古道,朝着元人云南行中书省的腹地急进,而为数多达三万的峒人在各自头人的带领下,好像出山觅食的狼群,潮水般地扑向那些大大小小的村寨、乡镇,将元人用了近二十年建设起来的政权基础,打了个七零八落,两路兵马各自行事,又相互策应,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地。

    席卷而下。

    望乡岛,比起数月之前又有了很大改变,首先是一座混凝土码头让这里充满了现代气息,不再是大海上的一个荒岛,码头上除了一排排整齐的仓库,一条条坚固的栈桥,还矗立起了一座高高的灯塔,每到夜里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为附近的船只指引方向。

    一支庞大的船队靠近港口,足足上千条海船,将整个泊区塞得满满当当,为首的大船靠在栈桥上,姜才顺着绳梯爬下来,回头又接下了一个动作有些僵硬的男子,正是本岛的岛主谢堂谢升道。

    他们是进来避风的。

    望乡岛的位置在半岛的右下,从琼州行驶到这里,就算是走了一大半的行程,姜才看着黑沉沉的天空皱起了眉头,谢堂却不管那么多,拉着他便往自家跑。

    “要下大雨了,左右也走不得,不如进门一叙吧。”

    姜才推托不过,只能接受了这番好意,他下船是由于岛上建了一个通讯中转站,想通过那里接收一些最新的消息。

    果不其然,两人刚刚跑进寨子,瓢泼也似的大雨就下了下来,四下里汪洋一片,好在谢家的寨子是建在高处,还在每一幢屋子下面打了木桩子悬空,倒是不用担心会泡进水里。

    “这风雨也不知何时能停。”姜才站在檐下跺跺脚,天地之间被雨雾笼罩,已经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就连立在山顶上的铁塔也是影影绰绰地。

    “不好说,如今不到雨季,最多两三天吧,再过个把月,一下几十天也是有的。”

    谢堂吩咐了自家娘子一句,顺手将淋湿的外衣脱下挂到衣架上,按下墙上一个金黄色的按钮,“啪”地一声,屋子里亮起了乳白色的光线,与外面的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就连姜才也是一怔。

    “你这里有电?”在琼州住了那么久,一些基本的事物还是知道的,他自家屋子里就装了这种自亮灯,没想到千里之外一个小岛,居然也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