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李恩菲尔德短步枪-《烽火博物馆》


    第(2/3)页

    一些军官的回忆中提到,英军步枪队的齐射火力甚至强于机枪。

    这样出色的步枪,少不了和华夏扯上了关系。

    1934年,华北事件之后,英国人趁机占领开滦煤矿。

    为何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他们成立一支护矿队。

    起初装备的就是NO.1型MK3。

    后来又装备NO.4,这甚至是英军大规模换装之前。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

    开滦矿工自发组建了抗日队伍,其后又大多改编为八路军。

    这就使得李?恩菲尔德也成为八路手里的武器。

    不过,战士们却普遍说这支枪不好用。

    比如电影《集结号》,谷子地就说过这样的话。

    究其原因,就是水土不服。

    八路军的作战区域位于敌后,因为被敌人封锁,弹药本来就不多。

    一般打三枪就要发起进攻,所以人送外号“三枪八路。”

    而李?恩菲尔德的优点就是火力持续上,这么一来就等于废掉了武功。

    其二是弹药无法得到补充。

    当时,华夏生产、使用的主要是7.92毫米子弹。

    侵华鬼子用的是6.5毫米子弹。

    后来也改用了7.7毫米子弹,但它无法在李恩菲尔德上使用。

    所以,李恩菲尔德的子弹就只能依靠复装。

    可是,八路军兵工厂的条件简陋,没有那么多的无烟药。

    复装弹大部分都使用黑火药。

    这样一来准头就不行,燃烧的渣滓过多,使得保养也成了问题。

    可八路军游击队的作战又很频繁,如果枪打不响那是要丢命的。

    其三是拼刺方面,李恩菲尔德短于三八大盖,这已经很吃亏了。

    偏偏NO.4型还对刺刀进行简化。

    就是简单的套在枪管上,连卡笋都省了。

    别说是拼刺,就是多跑几步,刺刀都会掉到地上。

    这对经常肉搏的“三枪八路”来说,简直就是致命死穴。

    所以,八路军战士都不喜欢李?恩菲尔德短步枪。

    “你懂什么!”

    林超懒得回答程远志,他将步枪放回了空间中。

    这一次碰到的这两件武器,麦德森轻机枪只能兑换20积分,李恩菲尔德NO.1也能兑换10分。

    不过,那种回收的喜悦,可不是谁都能体会到的。

    “呼!”

    那个司机偷偷地松了一口气。

    还好刀疤脸乘客只是长的凶,没有拿自己练枪的想法。

    不过,他也不敢懈怠。

    一脚油门下去,汽车的速度顿时翻了一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