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招供-《混在1275》


    第(2/3)页

    “元人给你的指令是什么?”

    

    “搜集当地地理、民情、军情,结好有势力之人,伺机策动内应,因为某识得字,又是本地人氏,便在衙门里谋了个差使,由不入流的编吏做起,十多年的功夫,也做到了录事参军,若是没有你们的到来,献出衡州不敢说,衡阳县城,当是无逾的。”黄震自失地笑了笑,一切就像做梦一样,突然间就醒了。

    

    两人深知此人说得还是谦虚了,当时的情况是,衡州守尹谷带着州中不多的兵马去了谭州,州中除了一个老迈不堪用的通判,就只有他这个参军在主事,在刻意交结之下,一呼百应有些夸张,可是如果元人大军到来,在无所适从之下,他的话,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作为州治的衡阳县都开了门,州中各县还有多大的抵抗决心?在后世的历史上,谭州城破,荆南其余所有的州县,全都是传檄而定,这其中有多少都是黄震这类的细作功劳,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可谁知道,刘禹的到来,横插了一杠子,县里那些手脚不干净的胥吏,在静江府城下,被李十一这个不讲理的,一网打尽,等于将他辛辛苦苦建立的人脉网,全给打破了,又兼之家小俱在这里,他只能随波逐流来了琼海。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凭着那十多年的历练,他这个衙中老手,竟然受到了州中主官陈允平的青睐,直接提拔为了一县主官,如果按照这个轨迹下去,将来澄迈重新立县,他肯定是知县事的不二人选。

    

    不要小看了这个县官,全岛人口三百多万,一共才分了五个县,除开琼山这个首县,由陈允平自己兼任,拥众不下百万人口,其余的两百万,就算平均分到四个县,一个县也足足有五十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京师临安府,坐拥天下的供应,全城人口也不过是这个数,到时候,一个五十万人口的知县,给个知州也不换啊,一条这么有前途的大道就在脚下,黄震的心里,还有多少反叛之心?只有天知道。

    

    前途只是其一,他当初被遣回荆南,年不过二十,就连娘子都是在当地新娶的,大宋,就是最实际的故国,无论从哪方面来说。

    

    当然,琼州的所见所得,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凡是知道内情的,都不会认为,元人还有机会打过来,就算打过来,多半也不会讨得了好,两相权衡之下,他的心思,就是再也正常不过的反应。

    

    “实不相瞒,当初,元人以某家父母相挟,为全孝道,不得已才入了毂,这十多年来,虽然送了些消息回去,可并没有做危害乡梓,危害大宋的事,如果这一回,不是陈三逼得紧,某怎么也不会做出这种事。”黄震的脸上有些凄然,却没有太多的惶恐。

    

    李十一沉声问道:“那陈三,究竟驱使你做何事?”

    

    “过海,他让某安排他随粮船过海,去往安南之地。”

    

    李十一同陈允平对视了一眼,原以为,陈三的地位不如黄震,没想到,他才是领头的那一个,那岂不是说,这一次的钓鱼,变成了打草惊蛇?

    

    黄震大概是看出了他们的疑虑,解释道:“元人的安排,是以州县为邻的,陈三与某同为衡州人,他原是在岳州从军,高副使兵败洞庭湖,坐镇岳州城中的文武没了指望,便开城降了元人,也就是这个时候,他被元人相中,以家人为质,潜入衡州成为细作,某在见到他之前,也是素不相识的。”

    

    “这等人,在荆南路撤下来的百姓当中,多么?”

    

    黄震想了想,摇摇头:“不会太多,譬如陈三这等人,早年投军在外地成了家的,只怕万中无一,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挑出这么一个白丁,做事毛躁,性子又急,胆子还不成,真要都是这等人,如何成得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