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安灵(上)-《混在1275》


    第(3/3)页

    “然也,君入瓮否?”

    陈允平表情严肃地抬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让他一时间有些不明白,倒底有几分真几分假。

    不过既然来都来了,本着伸头缩头都是一刀的觉悟,黄镛也不矫情,昂首阔步走上前,心里生出了几分慨然赴死的激荡,左右凭着手底下这几百样子兵,人家根本不必费什么心思就能拿下,没必要排出这么大的阵势。

    这条路并不算长,黄镛走着走着,才发现了一个有些奇怪的现象,禁军一般都是穿着红袄,外罩皮甲或是铁甲,而眼前的这些军士,却在甲胄之外,还罩了一层白袍,远远地望去,就像身上落了一片白雪,让他的心里更是惊疑不定。

    这是打算要祭祀谁么?

    果不其然,一直走到路的尽头,两边都是这样的军士,然而再往前面,并不是连绵不绝的大军营帐,而是一座高高矗立的石牌门。

    “青山有幸埋忠骨。”

    他在门前立定,轻声诵出门牌右边的那付对子。

    “绿水无心伴英魂。”

    陈允平在他的身后,接上另外那一边。

    顶端的匾额题着“义烈千秋”四个浑厚有力的大字。

    见他凝神注视,陈允平解释道:“这是陆君实的手笔。”

    这上面的字,刘禹本来是打算让文天祥来题的,可他没能如历史上那样回京,为几个字穿越跑去镇江府,他哪有那闲功夫,好在三杰之中,还有一位在,于是,在撤离京师的时候,顺手让陆秀夫给帮着写了一付,这可是人家的亲笔,比起文天祥墨宝的存世量少太多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陆秀夫比文天祥更有资格为这里题字。

    看到这道牌坊,黄镛要是还不明白这里是什么地方,也就枉称与陈宜中齐名的‘六君子’了。

    “今日是.......”

    “清明。”不是陈允平提醒,他都几乎忘记了,只听得前者的声音继续响起:“也是忠烈祠开祠的日子,抚帅特命下官来请侍郎,一同见证,我大宋将士,魂归故土的一刻。”

    难怪,黄镛耸然动容,朝着花岗岩雕刻而成的牌坊,也是忠烈祠的大门,郑重地一揖。

    “荣幸之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