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逃难-《混在1275》


    第(2/3)页

    “不会了,圣人不会走了,我的清姐儿也不会走了。”杨氏指着岸上,女官转头一看,顿时明白了,在她们这些宫人的后头,是一群年纪不小的青袍官吏,而其中唯一的一位绯袍官员,就是宫中医术最为高明的翰林医官局尚药奉御副使,他是专为圣人看诊的。

    “快,扶我下去,我要回宫,去把姐儿接出来。”

    她的心腹女官没有动,其余的宫人也没有动,因为时间定得死,她们这艘船已经完成了上人,船工正用长长的蒿杆撑着离岸,一旦停下来,就会挡住后面的泊位,她只是一个妃位,不是这宫里的话事人,就是去求人也不过是自取其辱。

    “娘子莫要担忧,奴已经命人传话回去了,圣人知道一定会着人护着公主殿下跟上来,咱们现在停不得。”

    这个道理,在深宫过了十年的杨氏何尝不明白,可失却爱女的那种心痛一下子涌了上来,不由得悲呼出声。

    “我的清姐儿啊!”

    知道姐姐没有上来的赵昰,不再东跑西跑,而是依偎在生母的怀中,任她紧紧地搂着。

    运河的运力有限,宫里就占去了一大部分,余下的被各府权贵、朝中各级主官、消息灵通的官绅人家、商贾巨富们再一分,整个水面上已经挤得密密麻麻,河上不比海上,风不大帆力也就起不来,很多时候还得要靠人力拉,也就是两岸那些精赤着上身,如耕牛一般埋着头,使出吃奶的力气,嘴里还喝着口子的......纤夫。

    比起水上的平稳安逸,大部分的临安百姓就只有陆路一途了,连接两浙东西路的官道上,一辆接一辆的牛车被人赶着,富贵些的,还能有个厢子遮挡,稍次一点的殷实人家,往挂在后头的板车上一坐,再拉上家中为数不多的几口箱子,就这么上了路。至于那等家中没有田,也租不起车的普通人家,只能让男人担着担子,将玩得疲累的小儿往筐子里一放,伴着细细的鼾声,一摇一摇地跟在人群里,自家娘子挎着一个包袱,里面装着家中为数不多的衣衫,或许还有些银钱,紧紧地跟在男子左右,唯恐在一眼望不到边的人流中失散了,若是还有几分姿色,还得防着某个登徒子的咸猪手。

    就这样,临安城的百万之民,开始了他们的逃亡之路,无论是运河上的,还是官道上的,都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若是在浙东有个可以投靠的亲戚,或许也就离开人流,而绝大部分,都是茫然地跟在其中,在他们看来,官家到哪里,他们也就到哪里,这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出自一种本能。

    临安城中,动员工作还在继续,由叶梦鼎掌控的临安府和其下属的钱塘、仁和两县,由知县、县丞、主簿、县尉等亲自带着人,挨个挨个坊市地进行,城北的梅家桥一带,正是仁和县的管辖之地,仁和县本人负责梳理,他的身后是一个文书,手中拿一本厚厚的鱼鳞帐册。

    “寻常的人家估且不论,有没有官宦士绅,先紧着挑出来,把他们打发上路了,旁人就好办了。”

    “明府说笑吧,就这破落儿地,哪会有这等人家来住......”文书一面说嘴一面翻着手里的册子,不料上头的一行字让他的话一下子噎在了喉咙里:“还真有一位呀。”

    “喔,什么人?”显然之前这位知县也不看好,不过循例问上一句罢了。

    “宗正少卿、起居舍人,是个什么官儿?”

    文书读出上头的文字,听得仁和县脑仁儿便是一跳,赶紧拔步就走,结果走了两步又停下了,他不知道人家住哪儿:“等着发饷呢?快带本县去。”

    要说陆秀夫还挺倒霉的,本来以他的差遣,算得上官家的近臣,就算随侍左右也是应当,可没曾想,宫里的行动太快,等他收到消息,载着宫中各色人等的官船已经出了城,凭他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刚刚摸到绯袍门槛的这么一个小官儿,哪可能让官家的御舟专门停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