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东宫 七-《三国之仲谋天下》
第(2/3)页
但是对于蒯良这种即将离开朝廷权力中心的的老臣子却是一个好机会,京察本身就是一个送人情的机会。
“风大雨大!”
张纮目光看着阁楼之外的那一片片漫天雨幕,长叹一声。
“父亲,陛下为什么一定钦点你为京察的主使啊?”张玄倒是有些不明白。
“因为除了我,他已经是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张纮冷冷的笑:“要是往年的京察,这种大好机会根本轮不到我一个御史台的人来做,内阁有的是人能当人这个主使的职务,可是如今内阁都乱了,唯独让我这个局外人来平定战局,他点了火,我们就得去扑火。”
一般京察这种事情是由内阁和吏部来做的。
毕竟吏部才是勘定官吏政绩的部门。
但是这一次京察不一样。
牵涉东宫,军机处,还有内阁之争,早已经成为了各方角力的一场战役,谁来主导京察就很讲究了。
整个朝廷看来看去,最后九成九是落在了御史台的身上。
张纮这么一想,心里面还很不爽,补充了一句:“他的性格一直都是这样,一如当年他毫不领情的斩杀世家百余人,管杀不管埋!”
“父亲慎言!”
张玄闻言,顿时吓了一跳,他连忙审视四方,看到没有什么人才安心下来。
“何须慎言!”
张纮却无惧,颇有些狂士风采,长袍在冷风之中猎猎作响:“老夫我当堂弹劾他也不至一两次了!”
御史台的言官,都是他一手带出来了,上至九五之尊,下至九品小官,没有人骂不得,没有人弹劾不得。
“父亲,最近吕布如此高调,他就不怕引起陛下的反感吗?”张玄看到父亲越来越向着作死的道路前进,二话不说,直接转移话题。
吕布进入吴朝之后,其实很低调的。
这一次高调夺权,多少让人有些不适应。
“他本就得圣眷,而且他也是顺势而为,有何可怕!”
张纮幽幽的道:“现在应该害怕的是程普了,程普毕竟老了,跟不上陛下的脚步,他屡次挡在陛下亲征的道路之上,早已经让陛下心中不满,陛下是圣君,自然不会蛮横罢官,但是暗中支持吕布,这种事情他做的出来,程普这个位置恐怕要坐不稳的!”
“那张辅呢?”
“张昭很难说,他的根基比程普要深,内阁他能掌控三分之二,反他的人不多,朱治想要上位理所当然,可是支持朱治上位的却不多,无论顾雍还是鲁肃,这些内阁中坚大臣,最后应该站在张昭这边!”
张纮想了想,嘴角扬起一抹冷笑:“不过危险也很大,他联盟军机尊,多少有些触及陛下底线,本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让他交好军机处,陛下就要寝食难安了
“不会吧!”
张玄有些难以相信。
张纮没有理会儿子张玄的疑惑,他神色阴霾,目光冷厉,思绪进入了京察行动之中:“这一局落了一个下手,在想要不偏不倚是混不过去了,我还是得站队,不然恐怕这场戏没的唱了!”
最后的决议肯定是朝议大会上,十三朝臣,他居一,他还想要和稀泥,恐怕就两头都得罪了。
在这种不见血的刀光剑影之中,淡淡是和稀泥是无法站立的。
终究要有一个立场。
************************************
天权六年的京官考察行动开始了,随着京察小组的成立,考察之中不断的有官吏开始调遣离京,也不断的有官吏步步高升,有人笑,有人哭,有人喜,有人悲。
与此同时,东宫之争还在如火如荼之中。
但是相比几个月前,如今这一场东宫储君的争夺,局势已经开始渐渐的变得明朗了。
孙栋,孙翰,孙瑜,孙辅等等这些有力的争夺者都开始被打压下去,不是被拉拢,就是主动的放弃。
最后以北景公孙绍和高山侯孙晟形成了两大斗争圈子。
八月二日,南陵侯孙栋直接上奏御书房,愿放弃争夺东宫储君,拥护北景公孙绍为东宫储君,愿鞍前马后辅助孙绍,管理东宫之职,安定大吴江山。
随后,八月四日,作为孙晟的盟友,黑山公孙辅突然之间上奏,愿拥护孙绍为东宫储君。
八月五日,孙瑜和孙立双双上奏,拥护孙绍为东宫储君。
很快,作为孙栋孙绍孙瑜孙立得派系的力量开始联合攻击孙晟。
孙晟年幼的荒唐和不学无术成为他被攻击的软肋。
本来拉拢不少江东书院的门生支持的孙晟,在突然之间被几大东宫储君候选人联合打压,一下子就处于了被围殴的处境。
第(2/3)页